DB1307∕T459-2024 谷子品种 张杂谷20号(张家口市)
ID: |
5E48B4ECC9344BEF8BAA64F23E34A20E |
文件大小(MB): |
0.16 |
页数: |
7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21,张家口市地方标准,DB1307,DB1307/T 459—2024,谷子品种张杂谷20 号,2024-08-12 发布2024-09-12 实施,张家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07/T 459—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张家口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北治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林、王晓明、范光宇、王峰、冯小磊、张文英、张晓磊、宋国亮、史高雷、,王千、王德权、李欣儒、张雅莉、张帅、曹世卢、裴晶晶、古扎努尔阿不拉提,DB1307/T 459—2024,1,谷子品种张杂谷20 号,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谷子品种“张杂谷20 号”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本文件适用于“张杂谷20 号”生产、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13/T 1059 杂交谷子栽培技术规程,DB13/T 1438 谷子杂交种制种技术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杂交种,用谷子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生产的种子,3.2,不育系,具有高度雄性不育特征且性状整齐一致的品系。可用于繁种和杂交制种,3.3,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后可使子代(F1)恢复雄性可育特征并具有较强优势的谷子品系,4 品种来源,4.1 育种单位,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4.2 不育系,母本不育系为A2,利用谷子不育系“821”与1066A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不育系,4.3 恢复系,DB1307/T 459—2024,2,恢复系为适应性广的高抗谷瘟病材料“复28”与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抗除草剂恢复系“夏,谷1 号父”杂交选育,表现优质、适应性广、抗谷瘟病、抗拿捕净,4.4 选育方法,杂交选育,4.5 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谷子(2018)130192,4.6 杂交制种,制种技术按DB13/T 1438 规定执行,5 特征,5.1 植株,幼苗叶鞘浅紫色,单株分蘖2~4 个,平均株高123.8 cm,5.2 穗,棍棒穗型,松紧适中,平均穗长22.1 cm,平均单穗重18.14 g,平均穗粒重13.13 g,5.3 籽粒,黄谷黄米,平均千粒重3.01 g,5.4 生育期,一般生育期89 d 左右,6 特性,高产优质,综合抗病性良好,抗烯禾啶(拿捕净)除草剂,7 产量,水地种植亩产一般为400 kg 以上,旱地种植亩产一般为300 kg 以上,8 适宜区域,适宜在≥10℃有效积温3 000℃以上的地区,如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中南部及吉林、,辽宁地等种植,9 栽培技术要点,9.1 播期,一般夏播时间6 月10~25 日,属夏播谷子品种,9.2 播种量,亩播量0.7 kg~1.0 kg,9.3 基肥,亩施三元平衡复合肥(氮磷钾15-15-15)30 kg~50 kg 和农家有机肥2 000 kg~3 000 kg,DB1307/T 459—2024,3,9.4 留苗密度,一般使用机械条播或播种机穴播;宽窄行种植大行60 cm,小行30 cm,等行行距40 cm 左右;条,播株距5 cm~7 cm;穴播每亩8 000~10 000 穴,每穴下种不低于15 粒,每穴留苗2~3 株,穴距13 cm~,14 cm;亩留苗2.5~3 万株,9.5 田间管理,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按照DB13/T 1059 规定执行,9.6 收获,在腊熟末期,采用割晒脱粒分段收获技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入库……
……